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相處,家長一定不能“硬碰硬”,而是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傾聽孩子的內心,或許你會別有一番收獲。
和叛逆期孩子說話的技巧
家長要想讓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態度,因為此時孩子的內心是比較敏感的,任何不耐煩或不滿意的情緒都可能會使他們的心靈受傷,不能使他們平穩地度過叛逆期。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往往會比較能聽得進去同齡人的話,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因此不妨找年紀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他們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也可以適當地讓哥哥姐姐從他們的角度為孩子講解一些家長們所希望傳達的事情,從而去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幫助和引導。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往往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青春期的叛逆中,其實家長也沒必要非和孩子提起這個概念,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在背后的默默努力!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多數情況不愿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
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需要分辨“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我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安全度過青春期。
導致孩子叛逆的原因
1、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好奇心。當家長的應該都知道,在孩子兒童時期,好奇心是最旺盛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著極強的興趣的,看到什么東西都想上去碰一碰,看一看。
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則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有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看到孩子碰一些東西就會指責孩子,不讓孩子亂碰。但是如此只會讓孩子感到迷茫,沒有辦法分清事情的對錯,長期這樣下去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孩子開始形成獨立的性格。有的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還太小,能力不足,思想還不夠成熟,對于任何事情都是一手包辦,幾乎沒有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其實這樣并不是孩子所想要的。
他們也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由于父母長時間的溺愛,讓他們越來越想要表現自己,想要變得獨立,從而就產生了反抗的心理。
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希望家長能夠適當改變一下平時教育孩子的方法,試著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畢竟總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家長不可能永遠幫孩子把一切事情安排好。
家長怎么做才能與叛逆期的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1、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
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2、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回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3、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