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會漸漸形成自己的主見,做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做主,不喜歡父母過多的管教和約束,如果家長還一味地采取之前的教育方式,那只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
兒子12歲叛逆期怎么辦說啥都不聽
1、放平心態。孩子叛逆期搗亂不聽管教,家長切忌不要自亂陣腳,一定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放平心態。如果帶著情緒去教育管教孩子,必然是不理智且很容易形成“劍拔弩張”的氛圍,導致孩子愈加抗拒逆反。
2、求同存異找共鳴。作為過來人,我們都曾經歷過青春叛逆期,或許當初的自己沒有如今孩子表現得明顯,或許孩子的一些行為更加令人不解,不妨我們作為家長的向后退一步。
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他們的一些行為是否已經對別人造成了影響或者產生了不好的后果,若是沒有,那么不妨就隨他去,給孩子一些空間。你適當的松手,反而會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彼此相處更加舒適,反而會讓孩子不對你設防。
3、尊重孩子。12歲的兒童,應該會有自己一些初步的生活習慣與偏好,如果是正常習好,要予以尊重與理解。比如孩子喜歡變形金剛,喜歡漫畫書,我們不要強加職責,或覺得影響學業,要保護他的興趣。
4、改善親子關系。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改善親子關系,嘗試去了解孩子的興趣與偏好,也成為該內容的初學者,通過與孩子交流、詢問、探討,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你跟上了時代的節奏,你們更容易成為好朋友。
5、多一些耐性。對于孩子的特立獨行體現,就算孩子做錯了,家長也不要立刻罵他打他,由于孩子現在還不太懂事,做家長的要多一些耐性,叛逆期的孩子往往需求家長耐性地輔導,糾正孩子過錯的行為。
6、學會容納。爸爸媽媽的容納能夠緩解孩子更多的壞心情,叛逆期的孩子不會控制心情,所以孩子需求爸爸媽媽的容納和教訓。當孩子出現不聽話或許叛逆的行為時,爸爸媽媽要了解這個年紀階段的孩子的特色,容納孩子的失控,并且經過交流,引導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正確的處理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反抗和挑戰權威:他們開始對父母、老師或者其他權威人物的言行舉止提出質疑,有時會公然反抗或者不服從。
2、情緒波動大:由于身體激素水平的變化,叛逆期孩子常常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落,而且往往持續時間較長。
3、與周圍人交往少:叛逆期孩子常常會覺得自己被誤解,或者無法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會疏遠親友、同學以及其他社交圈子。
4、接受新觀念:叛逆期孩子更加關注個人自由和權利,嘗試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并考慮使用他們的獨創性和創造性概念,這可能是新觀念和行為習慣的來源。
5、經常改變態度和興趣:由于叛逆期孩子正在成長和發展中,他們可能會頻繁地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興趣愛好,有時候會突然轉向某個全新的領域或者主題。
教育叛逆期孩子的原則,家長一定要重視
尊重。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變強,渴望被理解,更希望得到尊重,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面子,不要在外人面前訓斥貶低孩子,不要隨意質疑孩子,不要漠視孩子的傾訴欲,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盡可能的做好反饋。
相信孩子,獲得信任。相信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為一些失誤,就對孩子潑冷水,指指點點。學會賞識孩子,在他受挫跌倒的時候給予更多力量,鼓勵孩子勇敢站起來,讓孩子感受到更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