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不喜歡父母管教過多,總覺得自己跟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所以會處處頂撞父母,擺脫父母的束縛。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權利,讓他們健康成長。
叛逆期的孩子總覺得父母不對怎么管教
1、尊重孩子。做事多與孩子商量,給孩子主動權當孩子已經產生了對家長的敵對情緒時,家長可以嘗試多跟孩子交流和溝通,問問他們的意見,確定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什么,然后將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關注和尊重,重新建立對家長的信任和依賴,敵對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2、調整家庭關系。當親子關系敵對、緊張時,家長一定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盡快想辦法解決,以免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更多傷害。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良好的親子關系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另外,平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父母一定注意不要采取一些不當的行為或者教導方法,以避免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3、對事不對人,父母不翻舊賬。如果孩子只是某一件事做錯了,那父母就要對當下孩子做錯的事來給予批評,但注意不要順帶批評、嘲諷孩子這個人,以及不可以翻舊賬,只會讓孩子更煩。孩子犯錯了,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態度與立場要端正,措辭也應清楚簡潔,避免嘮叨。
4、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優缺點,學會信任他,并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在被接納被認可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能成為自信、自尊、自愛的人。當父母自己固有的習慣,與孩子不走尋常路的行為相違背時,我們自然而然會產生去改正孩子行為的意識。
5、溫馨的家庭氛圍。孩子叛逆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看不出來,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反抗的能力。雖然很多時候他不同意我們的說辭,但胳膊擰不過大腿,他只有屈服。
長大以后,他們翅膀硬了,懂得反抗了,如果我們再用原來的辦法管他,根本起不到作用。懂事、陽光、明事理的孩子肯定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因為他們見過愛的模樣,知道如何愛人。
孩子的叛逆期有哪幾個階段呢
孩子的叛逆期分為三次,第一次為2-4歲,第二次為7-9歲,第三次為12-16歲。其中有兩次最重要的叛逆期也是反抗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
那就是第一個反抗期2-4歲的,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形成,他們對外界的一切都感興趣,認知的開始階段,性格的形成階段,而且也渴望被人認可。這個時候孩子的反抗期叛逆期主要是指身體上的反抗,這個時候的他們不喜歡身體受到約束,也不喜歡父母總是管這管那。
第二個反抗期在青春期大概在12-16歲,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是初中生了,有了自己想法,而且也基本接近成人。這個時候他們的叛逆和反抗多為心理上的,他們會從心理上形成自己的叛逆,想要獨立,并且極為渴望被父母尊重,會非常自我。
孩子“叛逆”的表現
愛頂嘴。在與父母交流時,不管對錯,總是要用自己想法頂撞回去。倘若家長說的完全有道理,就會曲解家長的意思,故意頂嘴;家長說的有點道理,必須找到漏洞繼續頂嘴;家長說的完全不占理,就一定要大聲反駁。
嘴里很少出現贊美的詞。說話時總是帶有一些侮辱性詞語,并且各種吐槽。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問題來否定某個人、事、物。對這些進行瘋狂吐槽,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大人,有對事物評判的話語權,可以進行獨立思考。
家長說什么都成了嘮叨。由于對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本身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就比較薄弱,父母的一些頂住只會讓他們覺得不耐煩,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因為在他們眼里,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對于自己的事有自己的安排,家長干涉得越多,他們反而更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