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在某些事情方面,會有自己的主見,如果家長能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那必然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反之,如果家長引導的方式不當,那不僅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還會讓親子關系變得越發緊張。
孩子在學校叛逆怎么辦
1、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也是他們必然的成長階段,家長不要采取過激的行為去教育孩子,但也不要溺愛,過度溺愛家長一旦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極其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因此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應該把握住這個度。
2、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么的粘著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所以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和自由。
3、幫助孩子減少負擔。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愿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壓力,不要再給孩子增加壓力,要幫助孩子放松心情,減少負擔。
4、與孩子多溝通交流。很多家長反映說,自家的孩子自從進入青春期后,不喜歡交流,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溝通。而孩子們也吐槽說,爸媽根本就不關心我的學習生活,不愿意聽我的想法,不能和我好好溝通。
其實親子間的很多矛盾都可以通過溝通化解,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離不開父母的指導,因此親子交流變得非常重要。聰明的父母應該注意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表達或傾訴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對孩子多鼓勵,少責罵,與孩子每周或每天固定時間交流,說說學習,說說生活。
5、理解和尊重。要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家長過不去,甚至認為是品德問題,而任意責備和批評。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孩子在這一時期,情緒容易波動,家長該如何引導要講究策略。
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1、情緒兩極化。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是不穩定的,有時候甚至是不受自己支配的,容易鉆牛角尖。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消沉。他們情緒多變,時而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時而出現莫名的煩惱、焦慮,兩極分化尤為嚴重。
2、獨立性增強。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占領高地,不會再被動地聽從父母的教誨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這是一種種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對于青少年來說不是壞事,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3、心理上“鎖”。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可進入青春期,煩惱也就來了。此時由于孩子心理的不斷變化,他們開始學會掩飾、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出現心理“閉鎖”的特點。
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交談,甚至拒絕父母的關愛。
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做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身上反應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日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自己都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那么就無法要求子女,也就在孩子身上不能有所威懾。
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和措辭,甚至越是人多的地方說得越起勁,這樣很容易給孩子心理帶來傷害。聰明的家長會分清場合和措辭,對事不對人,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同時給孩子一些思考,讓他理解父母這么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