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進行過多的溝通和交流,那就說明家長和孩子之間已經產生了“代溝”,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敞開心扉,跟孩子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
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他既然已經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就說明他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觀點,給他隱私和空間。
2、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事實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3、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當孩子向父母陳述所承受的情緒壓力時,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適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
父母良好的情緒和支持的態度,都能溫暖到孩子,給予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當然,孩子也愿意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
4、尊重并理解孩子。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那可能是彼此之間出現了問題。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必須以理解、尊重孩子為前提,否則就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要再凌駕于孩子之上,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他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愛孩子,就得理解并尊重孩子。
5、制造親子談心機會。這種方式會更加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具體就是需要建立起家人時常溝通的習慣,多跟孩子接觸,關注他最近有什么愛好,什么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他訴說等等。簡言之,日常多相處,拉近彼此機會,引導正面積極的溝通交流。
孩子不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對孩子指指點點。有時孩子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希望父母能夠體會到自己的感受。可是當孩子說出來之后,不僅沒有得到這一切,相反得到的竟然是父母的指指點點。父母會認為孩子這樣也不好,那樣也不對。此時孩子得不到來自于父母的肯定,自然就不愿意再與父母溝通。
2、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父母總是喜歡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然而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想事事都聽從于父母的。
可是現在的父母真的是特別喜歡給孩子安排,他們不讓孩子去嘗試,更不愿意接受孩子的建議。這樣的情形多了,孩子也就不想再和父母多說些什么了。
3、無論聊什么都能聊到學習上。父母無論與孩子聊什么,聊到最后總是能扯到學習上,這一點讓孩子會非常的頭疼。比方說你看到沒,如果不好好學習,就只能怎樣怎樣。這樣的話聽多了,孩子還想和你聊天嗎?
無效溝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母用嘮叨、苦口婆心等方式與孩子溝通,大部分時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孩子甚至很討厭爸爸媽媽一直嘮叨。其實孩子本身是明白好壞的,但是父母尤其是母親總是重復多遍,反復講來講去,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沒有信任,慢慢就失去了和父母聊天溝通的心情。
有的父母在盛怒下,和孩子吼叫式溝通,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產生畏懼心理,不敢把真實想法告訴爸爸媽媽。這兩種無效溝通,都只能讓和諧的親子關系產生裂痕,會把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