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在當今社會,由于很多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對父母出言不遜,這讓父母非常苦惱。
十歲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辦
1、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融洽的家庭氣氛,會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要照顧別人的,從而幫助孩子從學會關愛父母走向關懷。家人之間必須相互尊重,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是平等的。
2、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會讓孩子逐漸的貪婪起來,從而讓他們不會產生敬畏,最終使父母與子女關系變得顛倒。
這樣會使孩子更加難以管教,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很模糊,讓孩子不會尊重家長。父母不能總是以朋友的關系與孩子相處,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要讓孩子產生敬畏,這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3、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們養(yǎng)成了總是向父母要東西的習慣。一旦他們不滿意,他們就開始發(fā)脾氣,不顧父母的辛勤工作和經濟承受能力。
父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一定數(shù)量的勞動或兼職工作,讓孩子明白辛苦工作的艱辛和財富,孩子們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會從心底感激和尊重父母。
4、明確告訴孩子要尊敬長輩。父母應明確父母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使他們的子女了解他們與其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應該教育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長輩。
如果他們不尊重長者,便應受到嚴厲的批評或懲罰,令子女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當然,不能盲目采取高壓、粗暴脅迫的手段。家長要和孩子講道理,尊重孩子,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愿望。
十歲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說話總不算數(shù)。每次答應了孩子什么事情,但總是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shù)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的。誠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若是父母連這件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時間久了不僅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同樣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2、孩子犯錯先埋怨孩子。孩子犯錯后,父母總是先埋怨孩子,而不是先正確的審視錯誤所在為其糾正錯誤的父母,是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做的事情是詢問孩子為何要那樣做,再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并讓他下次改正。
3、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著。尊重是相互給予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父母首先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這樣何談孩子會尊重自己呢?孩子的日記本要看,書包要翻一翻,朋友也有經過自己的審視才可以交……這樣是沒有尊重可言的。
十歲孩子不尊重父母的表現(xiàn)
隨意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隨意的頂撞自己的父母,惹父母生氣這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很多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的關系,所以很多的家長們都會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的,爺爺奶奶更是寵愛有加,這樣的孩子簡直就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稱王習慣了,偶爾家長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便發(fā)脾氣,頂撞父母,隨心所欲。
喜歡罵人。在“仇親期”的孩子特別喜歡罵人,他們有時候可能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對父母的教訓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
有些家長在平時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可能動不動就喜歡開罵,這種行為其實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孩子模仿,當孩子罵人的時候就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且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種交流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