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沉迷游戲,家長不問緣由只是一味地指責和懲罰,會加重孩子的這種挫敗感,讓他們失去面對問題的勇氣和信心而更加依賴游戲。那么,孩子沉迷游戲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
17歲男孩愛玩游戲怎么辦
1、充分理解。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如今,大多數成年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手機成癮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得到鍛煉的青少年陷入手機乃是情有可原,父母不應以過于激烈的態度對待子女的沉迷問題,這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為了逃避現實中父母的激烈行為從而更為沉浸在自我幻想的手機網絡世界。
因此父母要充分理解子女,保持耐心、循序漸進,明確去除沉迷手機行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2、平等地進行對話,讓子女認識到游戲的危害。面對網游的強大誘惑,許多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青少年,他們的內心其實也很痛苦。這時候,如果父母還是高高在上的講道理,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器,會覺得很煩。
因此,家長要放低姿態,走進孩子的內心,及時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省,自己發現在迷戀網絡游戲之前和之后自身的變化,從而認識沉迷的危害以及自己自身存在的問題,然后引導他們主動改變自我,從而逐步實現“破網重生”。
3、規定孩子上網的時間。戒掉游戲并不代表讓他們從此遠離網絡,而是要正確應用網絡來給小孩提供幫助,并且還應該限制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每次上網之前一定要明確具體的任務和目標,不要迷戀各種網絡游戲。
同時家長還應該規定每次的上網時間,比如每次上網不能超過兩個小時或者每周上網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尤其睡覺前不要長時間使用電腦。
4、培養他們的其他興趣。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較為有限,父母首先應以身作則,減少自身玩手機的時間,多組織家庭活動,將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家庭活動例如陪伴孩子進行運動、社交活動、手工活動、談論趣味話題等,營造輕松快樂的家庭氛圍,吸引孩子充實精神生活,減少對于網絡游戲的欲念。
5、父母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對于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父母多帶他們出去走走。有時候并不需要父母帶孩子走多遠,只是為了讓他們去感受一下生活的樂趣和意義,比如說,當一家人吃完晚飯后,可以去附近的公園里散步。
這樣既可以讓他們鍛煉身體,又可以增進家長之間的感情。還可以讓他們少看手機,少打游戲,慢慢的他們就會覺得打游戲沒有意思,出去散步才會有意義。
如何讓孩子合理玩游戲
第一、要明確立場約定時間和規則。也就是媽媽要首先想明白孩子玩手機的標準,然后清晰的指出孩子要改正的行為。比如每天玩手機不能超過30分鐘,而且必須在高質量的完成作業之后等等。
這樣的標準相比于過去,媽媽跟孩子說玩手機要適當,時間不能太長,更具體更明確。這樣的標準則更加容易操作,而且要清楚的說明完成要求后,孩子能得到什么和沒有完成將失去什么。
第二、約定要公開化。就是和孩子約定好的規則要寫出來,親自按上手印,然后張貼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讓孩子和家長以及來的親屬朋友時時刻刻都能看到,這種公開承諾是對孩子非常有效的制約。
第三、執行要堅決。在真正執行的時候只要孩子完成約定,就要及時的給與鼓勵,重點是語言上的鼓勵,而沒完成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17歲男孩愛玩游戲,家長怎么溝通
很多親子沖突經常會出現爭吵了半天,誰也無法說服誰的情況,因為雙方立場相對,互不認同。要學會設身處地和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對方的感受并分享自己的,當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真誠與尊重,才能在接納你這個人的基礎上認同你的觀點。
此時,再對孩子進行認知方面的教育,并和孩子一起商量玩游戲的時間,比如每周3次,每次1小時,就可以逐漸糾正其天天玩游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