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情況,其主要原因還是在與父母,所以作為家長,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一定要做好他們的榜樣,給予他們恰當的教育和指導。
孩子不拿父母當回事怎么辦
1、父母一定要多花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要知道,家長要想和孩子增進關系,只靠空口說白話或者是通過“煲電話粥”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家長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只有在陪伴孩子上面花更多的時間,孩子才能回饋家長更多,所謂的“高投入、高回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相反,家長如果總是打著工作忙的幌子,來逃避所謂的親子時間時,這樣一來,親子關系就很難達到一種融洽的地步了。
2、明確告訴孩子要尊敬長輩。父母應明確父母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使他們的子女了解他們與其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應該教育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長輩。
如果他們不尊重長者,便應受到嚴厲的批評或懲罰,令子女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當然,不能盲目采取高壓、粗暴脅迫的手段。家長要和孩子講道理,尊重孩子,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愿望。
3、家長成為榜樣。有一些孩子沒大沒小,也和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有著一部分的關聯。畢竟每一個小孩子在出生之后都像是一張白紙一樣,孩子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主要看家長如何去使用這張白紙。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展現出不禮貌的一面,甚至是頂撞長輩的話,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成為一個沒大沒小的人。所以家長與其去教育孩子,不如先改正自己的舉動,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才有利于孩子改正沒大沒小的問題。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1、話總不算數。每次答應了孩子什么事情,但總是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的。誠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若是父母連這件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時間久了不僅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同樣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2、孩子犯錯先埋怨。孩子犯錯后,父母總是先埋怨孩子,而不是先正確的審視錯誤所在,為其糾正錯誤,這樣的父母,是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
3、父母和老人過度的溺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包辦孩子的生活,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吃飯穿衣,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很好。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會指出來,覺得孩子還小。
等著孩子稍大一點的時候,再來管教孩子,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了。因為潛意識里他們已經形成了,無論我做什么父母都是認可的那種思維模式。
在平時,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把握好愛的分寸感。雖然說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是不得不說這份愛也應該是講究分寸的,如果父母給予孩子溺愛過多,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在這份愛里忘乎所以。
他們把父母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的,那么自然也就不會為之而感恩了。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注定會成為父母的負擔和教育的悲哀。
2、舍得適當的放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要懂得適當的放手,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身上的獨立性得以發展,同時也更能夠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生活的技能,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孩子的成長是父母不能代勞的,這是需要他們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