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比如跟父母吵架,跟父母頂嘴,甚至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罵媽媽的舉動。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只有冷靜才能給予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
孩子叛逆罵媽媽天天吵怎么辦
1、家長應該明確自己的原因,是否自身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嚴格,要求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但自己卻沒有起到模范作用,喜歡說粗口和懶惰,這樣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漸漸會學習父母的壞榜樣。
2、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平時沒事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遇到事情控制情緒,不要急躁。平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也要有耐心的進行教導,不然孩子可能就會學習到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出現打罵父母的壞習慣。
3、不要一昧的容忍孩子的行為,過度的忍讓會讓孩子變得驕縱和自私,他們會認為他的需求需要父母無條件滿足,如果不滿足則會采取過激的行為,一方面父母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說話沒有分量,另一方面,則會加大孩子叛逆的發生。
4、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朋友,與孩子展開平等的對話。多傾聽孩子的心底話,在孩子向你打開心扉時傾聽到底,切記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這樣會磨掉孩子與你交流的耐心。
青春期的孩子耐心十分有限,很容易會變得暴躁不耐煩,因此此時的家長應該給與他們充足的耐心。
5、尋求孩子父親的幫助,因為有很多的孩子可能不畏懼自己的媽媽,但是會害怕自己的爸爸。這個時候父母兩方都需要給予孩子正面的教育,尤其是出現孩子動手打人、動手打媽媽的行為,父母都需要出面及時干預及時制止。孩子的父親也應該加強對孩子的說服教育,甚至也可以參與到懲罰教育當中去。
孩子為什么會罵父母呢
為什么孩子會罵父母,有人說是孩子是在叛逆期,當其時不然,作為孩子的父母是有推卸不了的責任的。孩子會罵父母,是從小就沒有教育到位,有些也可能是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感情不是很好,到了叛逆期就會有很多矛盾,甚至出手打人。還有父母外出工作,孩子由爺爺奶奶帶,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和無奈。
但是有時候不要完全把責任放在孩子身上,7-9個月的時候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三歲以前孩子的腦質量學習能力比正常的成年人還要強一倍,到三歲之后會慢慢降低,最后跟正常人一樣,所以很多時候更多的是因為環境的影響。
比如,爸爸的脾氣比較暴躁,經常在孩子面前罵人,或者顯示得比較暴躁,行為各方面都比較出格。那么孩子就會很容易地捕捉到父母生氣的樣子,久而久之,孩子對于情緒的發泄就會表現得跟父母一樣。
家長該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不能強加自己的意識給孩子。嚴厲批評教育會讓叛逆期的孩子跟家長產生很多的矛盾。孩子在叛逆期時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增強,急于證明自己,而這個時候家長一味地強加自己的觀點在孩子身上,對孩子不認可,會加劇孩子的反叛行為。
不要試圖否定孩子的想法。叛逆的孩子和家長肯定有一些想法上的分歧,但不要試圖否定孩子的想法,要冷靜地與孩子討論解決兩種方法的分歧,孩子也有判斷的能力。如果雙方有很大的不同,家長也不要太著急,用耐心和事實慢慢和孩子解釋,減少差距并盡量避免過多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