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小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如果出現了偷東西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但一定要切記,千萬不要打罵指責她們,而是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讓她們慢慢改掉這種行為。
十二歲的女孩偷東西怎么辦
1、立即制止。毫無疑問,當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應該立即制止,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2、單獨教育。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和孩子在獨立的空間單獨溝通。第一要說明這件事情是不對的,第二要說明這件事情是很嚴重的,第三要說明你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第四要說明接下來孩子要怎么做。這樣既沒有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又給孩子的人生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
3、讓孩子明白“物品歸屬權”。孩子還小,很多事并不明白是非對錯,這也就是為什么越小的孩子越好教育。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時,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何為“物品歸屬權”。
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應不應該屬于你、為什么這個東西不應該屬于你、你應該如何正確地讓這個東西屬于你。同時,作為家長要監督孩子,讓孩子自己將物品還回去。
4、自行歸還。切記一定要讓孩子自行歸還,物歸原主。這是一個責任問題,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種強有力的心理建設,家長不能替孩子去道歉,這種事情一定要讓她自己有這份責任心。
5、父母以身作則,用行動來教孩子。很多平日里喜歡占小便宜的家長,這些行為被孩子看到后,孩子會默默地學習下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嘗試偷拿別人的東西,然而孩子并不會意識到這是在偷東西,而是認為“我是在占小便宜”。
因此,如果發現孩子偷拿了東西,家長一定要及時反思,自身是不是有哪些不良的毛病,讓孩子學到了。與孩子一起糾正,跟孩子一起成長,往往很多時候,見其子如見其父。
十二歲的女孩偷東西的原因
1、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有的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東西不對,但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給買,于是就只好來個既滿足愿望又不被人發現的“偷東西”行為。
2、僥幸心理作怪。有時孩子明知道偷別人的東西不對,但還想起人不注意時占點便宜。會認為只是偷偷拿一個,不會被發現。
3、家長不好的示范??赡茉诤⒆友壑?,就是學習了父母的某些行為,然后在自己的行為中體現了出來,不過可能是“另類體現”罷了。有些家長在平時愛占小便宜,給孩子不好的示范,孩子有樣學樣,就會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避免孩子偷東西的方法
進行家風建設。家長教育觀念的不統一,常常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因此重視家風建設,以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不單單追求自身素質的提高,更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以便于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健全的人格。
監督執行。一旦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要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以說服規勸為主,并在日常小事上進行監督,以防再次發生偷東西行為。
日常的關注是為了幫助父母,更好的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既能幫助到父母認識到孩子,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自覺的心理,正所謂有了道德的準繩,才能更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