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打開彼此心靈的窗戶,溝通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所以家長在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的時候,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只有溝通才能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減少矛盾。那么,高中生不與父母溝通怎么辦呢?
高中生不與父母溝通怎么辦
1、平等的溝通。很多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命令的口吻,容易使孩子覺得被壓制,覺得雙方是不平等的關系,所有首先我們要放低姿態,站在跟孩子同樣的高度進行溝通。
2、人性化的教育賞識。我們父母大多都存在著棍棒之下出才子的思想,但是這個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再使用老一套的武斷,粗暴的方法更孩子溝通反而會讓孩子更缺乏自信心,有話不敢說憋在心里,建議家長們應該多給予孩子鼓勵,建立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有更多的表達空間。
3、雙方給予足夠的信任。有些父母疑心較重,對孩子任何行為都要盡收眼底,這種舉動往往侵犯了孩子們的隱私空間,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起到逆反心里,拒絕與父母溝通,適當的給孩子們一點小空間,讓他們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若希望知道孩子們近期的狀況可以多聊天談心,像朋友一樣進入他們的小世界,這樣也能夠激發孩子對父母的傾訴欲。
4、嘮叨要適可而止。非常能理解一部分父母愛子心切,對孩子總是這不放心那不放心,久而久之就變得嘮叨起來,有些問題時常會重復好幾次,其實孩子們長大了,父母的叮囑都記在心里,只是有時候小疏忽沒及時回應,弄得父母變得嘮叨起來,然后孩子就習慣性屏蔽父母,變得不原因多說話覺得煩。
5、不要與人攀比。誰家孩子最好,誰家孩子聽話,誰家孩子學習棒……這些話雖然是無意之說,可是孩子聽在心里,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跟愛別家的孩子,心里對父母劃出界線,變得不愿意溝通,這種時候應當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給予表揚鼓勵,建立孩子對你的信心。
6、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很多時候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喜好,總是做出一些讓孩子不能理解接收的事情,時間長了孩子就覺得跟家長有代溝無法溝通,那我們應該跟孩子培養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來增加孩子的溝通。
高中生不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1、高中生們大多都處于十六七歲的年紀,這個時候還是孩子們的青春期,孩子們接近成年,都渴望快速的獨立,但大多數家長則認為孩子們還小,不愿意放手,于是高中生逐漸不愿意與家長交流。
2、高中生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和生理都有了較大的改變,這個時候自我意識增強,會對他人的管教產生一定的排斥情況,于是就會不愿意與家長交流。
3、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缺乏改進,學生年齡逐漸增大,家長再使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就有些落伍,于是家長和學生就會因為沒有共同話題而缺少交流。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不要開口就下“命令”。高中生在青春期的時候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對孩子下命令,對孩子說:“你應該這么做”,“不能那么做”等等,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期,總是去命令孩子,那么孩子也就不愿意和家長在進行溝通,彼此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2、不要總提孩子的錯誤。對于孩子犯的一些錯誤,家長不要沒事就經常去提起來,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家長要做的是在批評當中切入要害,簡短數語去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
過多的表揚會讓孩子對表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只有這樣,高中生才愿意跟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