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在管束孩子時候,會發現孩子不懂的尊重自己,總是頂撞自己,尤其是男孩子,這讓媽媽很是傷心,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進行教育呢?媽媽們可以看看這幾條教育方法。
男孩不尊重媽媽怎么辦
1、跟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尊重的前提是彼此人格上的平等,孩子如果連自己做選擇的權利都沒有,那么他根本不可能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也不會發自內心的尊重他人,更難以養成不摻雜恐懼和疏離成份的教養。
所以,目前想要讓孩子尊重他人,就要舍棄對孩子的控制欲,與孩子建立平等人格上的尊重。
2、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很多媽媽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們養成了總是向媽媽要東西的習慣。一旦他們不滿意,他們就開始發脾氣,不顧父母的辛勤工作和經濟承受能力。
媽媽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一定數量的勞動或兼職工作,讓孩子明白辛苦工作的艱辛和財富,孩子們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會從心底感激和尊重父母。
3、培養孩子尊重媽媽的習慣。家長應當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媽媽養育了我,我應該為她多做些事。要教育孩子把媽媽的教導落在實處,不給家里添亂,并把這些要求變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行為。
4、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僅要尊重媽媽,更要尊重他人,家長可以單從尊重母親的方面教育孩子,告訴孩子不尊重媽媽的孩子是不討人喜歡的,而且其他小朋友也只跟尊重媽媽的孩子一起玩耍,進而告訴孩子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這是較直接的教育方式。
孩子為什么不尊重父母
1、父母自己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孩子。比如,很多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說話不算數,內心沒有原則,無法贏得孩子的尊重。還有許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真正尊重孩子。他們沒有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總是代替孩子做決定,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允許孩子反駁自己等等。
2、當孩子得不到尊重時,他也無法付出尊重。因為他內心根本就沒有尊重的概念和意識,就算父母提到尊重二字,對孩子而言,也只是字面上的東西。父母沒有行為上的示范,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3、過分尊重和溺愛孩子,沒有規則和邊界。比如,有一對年輕父母,兒子六歲了。從小,他們倆就非常尊重兒子,兒子想干什么就讓他做什么,甚至事事都以兒子的意愿為先。兒子有什么愿望,他們都第一時間滿足。他們甚至一刻不停地在兒子身邊陪著,隨時聽兒子的命令差遣。
久而久之,兒子覺得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的。當兒子不如意時,就隨意向父母哭鬧發脾氣,甚至打父母。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懂得感恩
1、家長不要所有的“不容易”都自己承擔。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部分難處,讓孩子體諒家長。只有懂得父母的辛苦,才能讓孩子擁有共情能力,更好的去體貼父母的不容易,感恩父母的付出。
2、父母給孩子做好“感恩”的榜樣。孩子是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所以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學會感恩。除了對老人,也會對社會、其他人等感恩。在家長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也會逐漸明白感恩的意義。
3、父母要在意孩子的感恩。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恩和感謝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地回應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并且也是受到認可和鼓勵,從而更加自發性地去堅持這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