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形容一個人美好善良的品質的時候,往往會用善良、懂感恩這些美好的詞匯;很多時候,孩子的性格發展往往不符合我們的預期,當父母發現養育了很多年的孩子不懂感恩的時候,心估計都涼了吧!
兒女不懂得感恩自私怎么辦
1.從學會感恩父母開始,要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體諒父母的辛苦。有意識的讓孩子去體驗一下父母的工作,讓孩子一起參與勞動,感受掙錢的不易,父母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但是要讓孩子懂得感恩。
2.父母要起到表率,因為孩子比較容易去模仿大人的言行,有意無意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父母除了對他人有感恩之心,還要去引導和感染孩子去感恩,生活中適當的去感謝并鼓勵寶寶。
3.父母如果做事情干脆利索,孩子就沒有幫忙的機會,孩子就習慣了去接受父母的做的一切,感覺都是理所當然,突然有一天父母不做了,孩子不但不會對之前的事情感恩,反而會覺得你不愛他了,所以適當地要示弱,讓孩子幫忙。
4.通過各種節目讓孩子學習感恩,別人送了禮物要表示感謝,不論禮物輕重,都要妥妥的保管好。過節要學會問候家人,說幾句問候的話。
5.平時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多創造一些感恩的氛圍,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時間機會,抓住時機,去啟發孩子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恩。
6.讓孩子懂得父母不是想要孩子的回報,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說自己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為了他,這只會讓孩子更有壓力,并非真心回報,只能以同樣的形式來感恩。
兒女不懂得感恩自私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
從小對孩子過分嬌慣,什么要求都滿足,無原則的讓步,什么好吃的都給孩子一個人吃。一旦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大哭大鬧,撒潑任性,家長拗不過孩子,雖然自己沒有能力達到,也會千方百計滿足孩子。
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習慣。把父母對他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一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加,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巨嬰”現象。
第二,父母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都對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孩子也會對爺爺奶奶孝敬。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知恩圖報,感恩父母恩情的家庭里,孩子一定會上行下效,效仿父母。不可能是一個忘恩負義之徒。
相反,父母對爺爺奶奶不好,兄弟姐妹不團結,斤斤計較。這些孩子也看在眼里,記得心頭。在他遇到類似問題,會不加思索的效仿你的做法。所以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第三,好母親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母慈父嚴,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
母親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要多于父親,母親的言行和品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一個好的母親影響家里三代人。孩子的不良習慣也與母親有很大關系。
當然,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養不教父之過”,所以父親也應參與孩子的教育,不要把一切都扔給母親,特別是孩子懂事以后,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