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這個社會存在的最小單位,我們對家庭的渴望都是趨向于溫暖的、和睦的,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家里的一言一行,以免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其一,孩子出現嚴重的不安全感。做事畏首畏尾,感情脆弱,經不起打擊。尤其是兩歲以前的孩子更需要安全感,看到大人因急躁情緒不好,孩子易受到驚嚇,不敢去探索學習新事物,沒有自信,對大人極其依賴。
其二,孩子自責情緒強烈。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時,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媽媽我聽話,我再也不搗亂了,你們別吵了……”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過錯,看成是引起父母關系變化的原因。這種曲解,易使孩子陷入煩惱并常常自責。
其三,不良的家庭環境教會了孩子錯誤應對他人的方式。幼年的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大人的語言和行為,并在今后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以在家庭中習得的相同方式去應對人。
其四,緊張的家庭環境造成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父母爭吵時,言行粗魯,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會使他變得急躁,情緒不寧,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自私、狹隘、自暴自棄。
作為父母我們該怎么做呢
1.夫妻恩愛。夫妻恩愛能給孩子創造一種被愛的氛圍,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發展良好的人格。做到夫妻恩愛,還要靠父母雙方努力,多看對方優點,包容缺點,孩子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父母態度。
2.父母人格成熟。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也是孩子的學習榜樣,父母熱愛學習,努力提升自身修為,本來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對孩子保持深情關注,建立安全感。父母雙方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尊重孩子,同時也要樹立邊界及規則意識。當孩子年幼時,母親應盡可能有規律地悉心照料孩子。譬如,通過準確判斷孩子的哭聲來理解孩子的需要并給予適時滿足,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穩定的情緒。
現在在一些家庭氛圍當中,夫妻兩人都由于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會產生口角的發生,如果長時間讓孩子看到兩個人的爭吵,這也會對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
我們在現在的一部分年輕人也都有恐婚的現象,他們大多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看到父母們長時間的在一起發生爭吵,由于以前的人們文化素質都比較低,不光會爭吵,還會動手打架。所以當孩子們看到父母這樣的情形時,也害怕自己日后的婚姻狀態是這樣的,所以都害怕結婚。
家庭的不和睦,也會給孩子帶來性格上的一些缺失,他們在長大成人以后,走入社會進入工作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他們更多由于從小受到的心理陰影,不愿與他人溝通交流,所以在工作當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讓孩子們產生恐懼與人交往,同時也在性格上缺乏安全感。
甚至嚴重的情況也會對孩子造成離家出走,不愿意看到父母的心理,所以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身心發展,我們在有情緒時盡可量的,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泄。
每個家庭在生活當中都避免有一些口角的發生,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知道這種爭吵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為了不給孩子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所以家庭的和睦非常的重要,同時夫妻兩個人也可以經常的溝通,夫妻二人要想一想自己的孩子,這么的活潑可愛,孩子作為夫妻之間溝通的紐帶,所以遇到事情都要好好的溝通,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同時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好的家庭氛圍當中,孩子也會受到言傳身教,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