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社交障礙簡單的說就是不敢與人接觸、講話、玩耍等,這些狀況如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那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想改善這一狀況就要尋根溯源,了解產生社交障礙的原因,然后找到對應的方法解決問題。
孩子社交障礙的表現
1、恐懼。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論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
2、自卑。表現為在社會交往中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3、孤僻。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愿與人為伍;另一種是屬于有某種持殊的怪癖,使別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社會交往。
4、害羞。表現為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系的正常發展。
5、封閉。表現為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社交障礙
1.自尊心強但又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但是又沒有信心,難以接受一點點批評或者是自己做出了不完美的舉動。這種孩子在面的一些挫折的時候,很容易一蹶不振,產生社交障礙。因為他們一直追求一種完美,一種強烈的自尊,但是內心又很自卑,所以一旦經歷了一些打擊,孩子就會很害怕再去同周圍的孩子交往,總是會覺得周圍的孩子在嘲笑自己。
2.孩子從小受到太多的來自父母的壓力。
父母因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會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格。他們往往都會采用一些打擊式教育,覺得孩子不能夠有一點點驕傲,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天高地厚”,不能夠好高騖遠。這些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真的是倍感壓力。自己做什么都不能讓父母滿意,而且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父母也不重視,只是一味地打壓。時間一長,這些孩子確實不會驕傲了,因為他們陷入了一種很強烈的自卑情緒,覺得自己永遠也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害怕受到指責,不能正常地同周圍的人進行交往。
3.先天性的性格內向。
天生性格內向導致的社交恐懼癥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人各有異,有的孩子就是容易害羞。但是由于這種害羞的心理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容易害羞的小孩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之中更容易產生這種社交恐懼癥。
孩子出現社交障礙家長該怎么辦
1、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表達正面期望
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父母不要一味的寵愛嬌慣孩子,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而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告訴孩子:“你的玩具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逐步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和分享觀念。
父母不要表露負面期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經常向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如“不要讓小朋友欺負你,拿好自己的玩具。”那么,這些負面言行會慢慢轉化成孩子的行為。
2、理解孩子,不要亂貼標簽
孩子的思維正處于我向思維階段,他們很難理解同伴的感受,所以對于拒絕同伴的孩子不要給他貼上“自私”的標簽,而是要逐步引導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比如,當孩子拒絕了別的小朋友,可以問他:“當你被其他小朋友拒絕時,你會是什么感覺呢?” 讓孩子獲得豐富的內心體驗。
而對于經常被同伴拒絕的孩子,家長也要認真查找原因。如果是孩子有攻擊行為,如打小朋友、搶玩具,父母不能一味責怪孩子,而應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如果是孩子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社會交往能力弱,父母更要多鼓勵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幫助孩子逐步克服膽怯,并及時表揚孩子在交往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