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有偷竊行為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不要一味的否定貶低孩子;2、平時要注意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不要隨意拿孩子的東西;3、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4、家長切忌采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家長要穩定心態,正確教導孩子。
12歲孩子有偷竊行為怎么辦
1、要理解孩子
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肯定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心儀的物品時都想買回家,更何況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得到,是買還是借。他沒有這個意識,他只知道我喜歡就要拿回來,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屬于正常的心理范圍。
2、注意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
有的父母經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隨便送人。這樣會導致孩子對物權認識不清。建議家長在送人前,都要先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知道贈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別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要讓孩子學會借,告訴不可以不問自取,這是非常禮貌的事情。勵他和其他小朋友說出自己也很喜歡,想借的想法。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孩子的行為問題,常常是在向孩子表達什么。”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也是一樣。表面上,孩子是因為喜歡這個東西才選擇“偷”,但是事實上,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后藏著孩子某一種物質需求或者是心理需求。家長要讀懂孩子“偷東西”背后的真正用意,并對此做出正確回應。
我們知道,孩子偷東西大多發生在他律道德階段,正處于孩子價值觀成長時期。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該怎么彌補自己的錯誤,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家長切忌暴力教育,要學會正確引導
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放平心態,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一方面,心理學家發現,家長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反而更會激化孩子不正當的行為。這是因為,當家長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的時候,孩子身上就會被貼上“小偷”的標簽。
孩子不僅會有負罪感,其自尊心也被重重地傷害。所以,對于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家長要平穩自己的心態,引入道德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孩子做出不正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