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習慣了命令,從來沒有想過孩子內心的想法。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漸漸的家長就發現孩子已經不在聽從家長的話,甚至是開始頂撞家長,最后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惡劣。那么,小朋友叛逆期怎么處理?
小朋友叛逆期怎么處理
1、原則性問題要堅持
其他問題可以有彈性。表揚和批評,獎勵和懲罰,缺一不可。給孩子們一片寧靜自然的生長環境,給學校一個寧靜自然的教育環境,少干擾,少浮躁,少喧囂。有時候就是先平靜了自己的內心,再平和地教育孩子。平靜平和,才能跳出憤怒與焦慮,看到教育的一點點有趣與詩意。
2、正確引導
父母不用太焦慮。更不宜與孩子針鋒相對。只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確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對孩子要關愛,但不能溺愛,父母不可以無限制的縱容孩子。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尊重。最后學會對孩子說 “ 不”對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的拒絕并說明原因。
關注孩子的情趣,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能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壓力。還有。讓孩子盡情傾訴,當發現孩子情緒反常時。父母要找適當的時機和孩子談心并引導孩子。
3、少給建議
建議就是說教。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厭煩的就是說教。想想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明白了。你需要的是多提問,把問題拋給他,讓孩子自己去想,應該怎么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現狀是個什么樣子。
小朋友叛逆期的心理
1、向往自由
大部分孩子都會出現叛逆的的心理,這時候,他們向往自由,向往無拘無束,不想有任何人干涉他們的生活,即使他們所向往的可能會有些偏激,但是他們往往不太會在意后果。
大部分因素還是來自家庭環境,家長長輩對孩子的影響,試想,如果父母老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這是容易在他心理產生陰影的,長大了稍微有點想法了他們的想法肯定是想逃離這個家庭,逃離你們的束縛。
2、半成熟狀態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們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于半成熟狀態。這是個矛盾的時期,家長的教育要根據孩子的青春期特點進行調整和改變。改變小學時期的包辦、控制式的教育方式,多正面引導,過度嚴厲的教育,往往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也是不可取的。
3、有獨立的想法
叛逆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是獨立,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想這么做,父母覺得孩子想法幼稚單純,甚至是錯誤荒唐,不同意,想強行改變其意愿,卻造到孩子的反抗,父母稱其為叛逆。
父母卻忘了自己也是從那時候長大的,也是走過些彎路的,所以特別不愿意看到孩子碰壁撞墻,可是,我們無論我們怎么小心,不也是走過些彎路吃過些虧甚至還交了不少學費,這明明都是成長的代價,每個人都會經歷過吧。
小朋友叛逆期怎么處理,家長要學會和叛逆期的孩子做朋友,去認真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火,要改善與孩子的感情,一定要注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