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與交流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無條件信任孩子,學會包容孩子;2、家長要全身心投入到親子教育中,贏得孩子的尊重;3、對孩子要簡單明了的表達自身的想法,不要有過多的解釋;4、用平等的身份交流,不要總是以家長的姿態教育孩子;5、注意控制自身的情況,要進行有效溝通。
怎樣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1、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2、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3、簡單明了的表達自身的想法
對孩子提要求,要清晰明了,如果在具體的指令前加上許多和主題無關的內容,這對孩子來說,猶如是在進行一場智力測試。孩子要在二三十個詞匯中尋找到媽媽最想要表達的那一個,這是很為難孩子的。而簡單明了的指令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用平等的身份進行交流
父母和孩子之間雖然“長幼有序,不可紊亂”,但往往也是這種思想限制了相互之間正常的交流。所以,兩者之間想要做到有效溝通,就必須打破這種思想桎梏,父母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進行換位思考,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溝通和交流。父母除了體現出自己的關愛以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更要避免使用太過強烈的詞語,以免造成談話內容被誤會或是曲解。
5、注意控制情緒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態,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以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心態為前提,讓孩子能夠真正地放松心情、舒緩情緒,才能保證有效的溝通。在整個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情緒,不能在生氣、煩躁等心情不好的時候談問題,有的家長因為暴怒的情緒無法控制自己,容易語無倫次,說很多傷害到孩子心靈的話,使談話變成不講究方法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