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聽過老師介紹過,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是學業一個很關鍵的節點,因為孩子從這一年開始,孩子們需要寫成篇的文章,而不再是簡單的片段。但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四年級更為重要,這個階段孩子情緒往往自我意識開始崛起,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這一心理,一旦和孩子處理不好親子關系,就會造成學業、家庭關系上全方位的巨大影響。那么,四年級孩子怎么教育和引導?
四年級孩子怎么教育和引導
1、找出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
很多孩子到四年級左右,家長會頻繁聽到孩子說出現“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這類話語的數量會一直上升。其實,孩子的煩惱并不僅僅是針對玩具、衣服、發型,或者是課外讀物,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正處于情感的突變期,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會更能讓孩子感動。
2、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留意10歲左右的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由家庭轉移到了學校,同學之間的關系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家長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心中的郁悶,只要孩子發泄夠了,孩子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
3、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四年級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也是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是非、愛好有了明顯的分辨能力,然而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方式有限。家長最先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系,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
4、不要過于關注孩子成績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5、適當放手,鍛煉孩子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四年級的孩子要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而且相信孩子也會自己管理的很好。所以。一些問題家長不要面面俱到,比如,明天穿什么衣服的問題?明天要帶哪些書籍和學習用具?這些問題孩子已經有了自己處理的能力,所以,家長需要放開手,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快。
四年級孩子怎么教育和引導,首先家長應找到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傾聽孩子講述理解并尊重孩子。其次 家長需要適當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能合理發泄出糟糕的情緒。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喜歡處于受教育、受管制的地位。到了四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崛起,孩子的自尊心也在一點點增強,家長要長期堅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給孩子樹立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