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上學期間是形成好習慣、自控力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孩子更需要一位嚴師,來幫助孩子更好的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嚴重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產生厭學心理。孩子怕老師往往令許多家長頭疼不已。那么,孩子怕老師不敢去上學怎么辦?
孩子怕老師不敢去上學怎么辦
1、允許孩子表達感受
家長要容許孩子表達對老師的害怕、不滿等情緒,家長可以用接納的態度傾聽,不否認孩子的情緒,比如說“不用怕”“有什么可怕,老師很好”之類的話,類似這類話都是在否認孩子的感受,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應允許孩子把這種負面的感覺表達出來,只有當情緒優先被處理了,孩子才有可能接受家長的引導,并且自發產生積極的應對策略。
2、和該老師溝通,聽聽老師眼里的孩子
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家長盡量主動到學校找老師面談。家長和老師交流時要本著多聽,適當解釋的原則,切忌經常打斷老師的話為孩子做辯護,這樣易引起老師反感,不利于解決問題。此外,家長在聽的過程中要多表示誠意,多聽聽老師的建議,多反問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反思孩子的行為表現,盡量找到問題原因。
3、老師和孩子話進行比較
在對老師和孩子溝通之后,家長就要對孩子和老師的話做個梳理,進行多次比較,看看二者說的哪些情況和你的判斷一致,哪些不一致。對于不一致的要記錄下來進一步弄清原因。家長可以吧孩子問題原因進行分類記錄,看看那些是孩子原因造成,那些是老師原因造成,那些是家長原因造成。解決問題就怕不對癥,如果家長把原因弄清楚了,就有辦法解決問題了。
4、多替老師夸獎孩子
家長可以多替老師傳達認可孩子的地方,老師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等。有的孩子對老師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老師批評教育孩子,就是故意跟孩子過不去,就是不喜歡孩子。這時候,家長就要作出積極的引導,比如“你看,老師這么忙,還關注著你,是想讓你變得更好,才會批評你,對不對?孩子聽完就會覺得老師是一個幫助自己的人,慢慢就不會害怕老師了。
5、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學會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造情景讓孩子設身處地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孩子怕老師不敢去上學怎么辦,如果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家長也要主動和老師溝通詢問孩子討厭的具體原因,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孩子更快解決問題。家長也可以適宜在老師面前多夸獎孩子,讓孩子知道老師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家長應主動架起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