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要盡量平復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知情緒;2、做孩子堅定的支持者,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充分理解孩子;4、鼓勵孩子宣泄自身的情緒,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如何做
1、平復孩子的情緒
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2、做孩子堅定的支持者
孩子在遇到壓力和挑戰(zhàn)的時候,如果能夠主動與您溝通,這說明作為家長,已經(jīng)和孩子在情感上建立起了支持性的關(guān)系。這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來講也是非常有作用的。有了家人的支持,孩子心中就有被愛、被支持的感覺,就容易放松下來,心理就有了彈性,抗壓能力就強,在挫折的磨礪下甚至還能收獲優(yōu)秀的品質(zhì)。因此,保持這種支持性的關(guān)系,就是給了孩子一份安全保障,同時也維持了有效溝通的渠道。
3、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孩子向您傾訴,您耐心地聽,體會孩子的情緒和感受,這樣,您就走進了孩子的心里,就能懂她,她也能感受到在情感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不再那么孤單害怕,就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在懂了孩子后,您的回應會很溫暖很貼心,不會只是理性的評判和建議,而是在情感層面真正發(fā)揮陪伴安慰的作用。如果不太能懂孩子的感受,可以用角色交換的方式來幫助自己體會。
4、鼓勵孩子宣泄情緒
孩子覺得委屈了,或是難過了,請陪著她讓眼淚盡情地流出來;孩子覺得生氣了,那就先支持孩子把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可以是和您訴說,可以是對著空椅去表達。總之,要讓孩子真實的情緒和感受被接納并表達出來,情緒宣泄有助于放松身心,有益于恢復心理健康。也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有情緒宣泄作用的活動,比如運動、舞蹈、唱歌等都有表達情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