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傾聽孩子的訴求,要有耐心的傾聽完孩子說什么孩子的真實想法。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學會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語氣上要平和,不要急躁,多聽孩子講。不能責備的語氣。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1、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有很多家長雖然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卻沒有真這個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中。
孩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個性,那么,家長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再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后才能更好得和孩子溝通。
2、最好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孩子會比較愿意聽。特別是對于一些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往往有了比較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且對外在的一些是是非非也有了一定的明辨能力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把他當成小孩子來對待的話,那有可能就會產生一些所謂的年齡代溝問題。所以我覺得父母要適當的轉變自己的角色。
3、根據興趣愛好引導
跟孩子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如果強行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適得其反。孩子的世界跟我們大人的世界想法是不一樣的,跟小孩子溝通就像教小孩子走路一樣,你要讓他慢慢的接受思維上的改變,才能夠接受你的安排。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再一步步的加以引導,進行慢慢來,慢慢接受。
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1、家長從小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忙于工作。他們求知欲最旺盛,最有表達欲的時候,家長們忙著打電話、收發郵件、忙著應酬,就是沒有空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表達的欲望。
2、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現在網絡發達,很多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不能自拔,沒心思與父母溝通。
綜上,父母應該從小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溝通環境,與孩子做朋友,平等對待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引導孩子遠離不良嗜好,進而促進孩子與父母的溝通。
3、家長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升入初中或者高中以后,思想相對比較獨立,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當自己的想法和家長的想法發生沖突的時候,家長就會強制的干涉孩子,不去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會使孩子感到非常失落,從來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家長首先心態要平和,不能居高臨下,這樣才能有個良性的溝通氛圍。以身作則,用實例帶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很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