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來臨,很多人會問今年是高考大年還是高考小年。高考大小年是存在于民間的一種說法,人們將試卷的難易程度和錄取分數作為參考標準,試卷難度大,就被稱為高考大年,反之則稱為高考小年。
高考大小年是什么意思
高考大小年不是正式的官方說法,而是民間人士,尤其是學生家長對高考人數、錄取分數等波動起伏的規律性總結。
“高考大小年”意思是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報考人數變化較大。大小年主要是指高考招生之中,某個院校出現了大年和小年的情況,而不是具體指某個省份。
大年: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倍,這就導致當年的最終考生錄取分數很高。
小年:第二年報考時候,由于上一年錄取分高,讓今年考生選擇的時候有所猶豫,不再報考該校。與上年相反,這一年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降低。
如何判斷高考分數的大小年
出現“大小年”的學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較向往的學校,這從其每年的高考錄取分中便可看得出來。
不是每所學校都會有“大小年”現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現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現象。
高考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招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很大。
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直接結果是當年的錄取分數線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
由于這一年錄取分高,競爭異常激烈,使下一年許多考生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了,帶來的結果是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就降下來,人們將其稱之為“小年”。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錄取分不高,可能報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環,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起伏十分明顯,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
高考也存在“大小年”,高考遵循一年容易一年難的規律嗎
不一定是一年簡單一年難的。
因為高考題目的難易程度與教育部門的政策、考試命題的規律、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多種因素有關,并不是單單由一年的考試難度決定的。
此外,高考題的難易程度也與各科目的難度有關,有些科目的難度比較固定,而有些科目的難易程度則會根據具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波動,所以不能簡單地把高考題劃分為一年簡單一年難。
高考難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國家政策、教育改革、考試內容和難度等,因此每年的難度都可能不同。
無論高考難度如何,考生都應該認真備考,掌握好基礎知識和考試技巧,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