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是孩子最喜歡的詞?,F實中我們不能問孩子的學校、老師,但我們可以把孩子最喜歡聽的這句話給他聽。
一句贊許只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開始。以下是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考慮的其他四項原則,以鼓勵他們的自信和自尊。
小學生如何建立自信
1.淡化他的弱點,強化他的優勢
不要經常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性格中消極的東西,淡化他的缺點,強化他的優點。家長要學會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發揮他們的長處。這樣可以讓你樂在其中,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事半功倍。哈佛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智力組合,有些孩子的左半球強,有些孩子的右半球強。有的孩子跑得快,有的孩子唱歌好,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強,有的孩子在奧數上特別優秀。你的孩子那么好,需要你去發現、探索、培養和發揮好點,孩子喜歡,父母只要順其自然,就能收到兩倍的效果。
2.表揚和批評是一門教育藝術
到了批評的時候,就要批評,但要控制好批評的程度。表揚和批評是一種教育藝術,用得好,孩子更容易改正缺點,快樂、自信和自尊就會得到發展。孩子的好行為一旦發生,要及時肯定,時間越早,效果越好。批評教育也是要適時的,才能讓孩子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揚和批評要具體,不要說一些不符合孩子空談心理的話。例如,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摔倒,孩子幫助其他孩子。如果你只是說,“你今天很棒!指向性不強。試著說,“你把小孩子扶起來做得很好。和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給你們點個贊!”
3.在友好的笑話中,提醒他錯誤的行為
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要諷刺,而在友好的笑話中,提醒他。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很容易說一些生氣的話,甚至是挖苦諷刺的孩子。有時候,父母不經意的話,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陰影。所以父母應該考慮如何在孩子與自己和平相處的情況下以友好的方式教育他們。
4.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不開心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減少孩子的一些焦慮、緊張和沮喪,釋放本身也是有建設性的,有利于他的自信和自尊。當孩子經歷人生重大事件時,父母的傾聽和支持永遠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或讓對方接受某些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喚醒孩子從生活深處的自我意識,使他的創造力、價值感充分覺醒。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是創造力和價值感開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