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天生適應能力差,不愿意接觸其他孩子,面對新環境時會感到陌生和害怕。此外,近年來,獨生子女較多的父母對寶寶過于溺愛和遷就,使寶寶養成了膽小儒弱的性格。那么,膽小的孩子家長怎么引導?
膽小的孩子家長怎么引導
1、正向引導
讀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在睡夢中看到一條蛇試圖咬他。他告訴了他的母親,后者拿出一根棍子“打了蛇”。他們不知道,這只能給孩子一個信息,家里真的有蛇,但孩子更害怕。
如果媽媽開燈,孩子看到屋子里沒有蛇就會睡著。因此,父母以正確的方式驅散孩子的恐懼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孩子太膽小,所以父母要對孩子有耐心,給孩子一些愛,告訴孩子真相,了解真相后,孩子的恐懼感會減少很多。
2、減少責備和恐嚇
當孩子犯錯時,許多父母經常生氣并責罵孩子。有的家長甚至用“再犯錯,我不要你”或“不聽話,就被扔掉”等來嚇唬孩子。
在父母看來,一句粗心的責罵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摧毀他的整個世界。因為父母是他們心中的一切。當父母的責備之言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時,他會變得越來越膽小。
3、家長示范很重要
帶女兒去舞蹈課時,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站在舞蹈教室門口。老師讓孩子進教室,但孩子不進去。不管他媽媽怎么鼓勵他,男孩都不肯來找老師。她只敢呆在教室外面,看著孩子們在里面練習。
這時,媽媽跟老師商量,主動來教室,跟著跳幾個動作,讓孩子在一旁看著。媽媽跟著幾個舞步后,又回到孩子身邊,鼓勵孩子進去和其他孩子一起跳舞。
終于,孩子走進了教室。其實孩子是怕自己不跳,別的孩子都笑話她。不過,以媽媽為例,孩子大概可以預知自己未來的做法。父母的榜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恐懼,讓孩子勇敢地向前邁出一步。
4、豐富孩子的社交
在一定程度上,孩子膽小的性格與其父母自身的性格和教養有關。有的父母本身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往,孩子缺乏接觸外界的機會,絕大多數時間獨自在家,一旦進入陌生環境,孩子就會充滿恐懼,不知所措。
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平時盡量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孩子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或者找到一個快樂的人。孩子的玩伴,讓他們經常一起玩。
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培養他活潑外向的性格。即使是膽小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一些勇敢的行為和行動,雖然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家長要盡量抓住這些亮點,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不再哭鬧。
如何引導膽小的孩子
1、父母應該摒棄保姆式的養育模式,讓孩子學著獨立去面對,去嘗試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對孩子做好支持和鼓勵,給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決心,學會放手是孩子獨立的第一步
2、膽小的孩子家長怎么引導。可以建議和支持孩子在學校和社區參加一些團體性的活動,比如學校里的夏列營、興趣小組演講比賽等鍛煉孩子的社會意識,和角色意識,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團隊協調能力和溝通配合能力
3、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過程中不要大驚小怪,對一些事情太過敏感或者過于計較這樣無形中能夠影響到孩子,讓孩子同樣的敏感,怎樣教育膽小的孩子。父母之間應該更加陽光積極向上,這樣能夠給孩子樹立比較好的榜樣效應,也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容易害怕、小心翼翼、膽怯,可能有一些先天因素,但勇氣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