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夠好”通常是自卑的人出現的心理,兒童自卑:表現是過分否定和貶低自己,影響自己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客觀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自卑會影響兒童人格的健康形成,當孩子出現自卑情緒,怎樣讓孩子自信不自卑?
怎樣讓孩子自信不自卑
1、改變形象法
最近國外的實驗表明,在舉重時大喊大叫的人可以多施加15%的力量并舉起更重的杠鈴。實驗還證實,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
因此,專家認為,自卑孩子的父母可以幫助他們改變形象:衣著整潔優雅,說話暢快,走路昂首闊步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強迫孩子換衣服,否則會引起更多的叛逆心理,增加自卑感。
2、語言暗示
語言是思想的暴露。積極的語言可以讓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你真聰明”“你一定能行”等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要真誠地肯定對方,不要為了表揚而表演。
3、預演勝利法
每當孩子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他們首先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完成勝利的任務。這種“白日夢”彩排勝利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愉快地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孩子自卑的原因
1、經常被批評
不斷的批評是孩子感到自卑的主要原因。在欣賞教育普及的今天,還是有很多家長喜歡批評孩子,或者批評多于贊美,或者說批評與年齡成正比。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孩子學會欣賞的心態。
幼兒時期的兒童,由于心理發育不成熟,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自己的知識和判斷往往來自成人的判斷。自卑情結,導致孩子形成膽小怕事、怯懦謹慎、優柔寡斷的性格。
2、期待太高
父母的高期望導致孩子追求完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即使父母很少批評孩子,也會從孩子的言談舉止上向孩子傳達高期望的信息。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追求完美,苛求自己,給自己樹立高標準。當這個標準超過孩子的實際水平時,無論多么努力都達不到預定的目標,往往把失敗歸咎于自己,認為自己努力不夠,能力不夠好,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3、最愛比較
橫向和縱向比較他們的孩子。事實上,把孩子和別人比較只會產生自卑和反抗的感覺。
因為,孩子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他們想努力,卻因為種種原因達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標。拿別人的優點對比孩子的弱點,除了讓孩子覺得自己渺小,抬不起頭之外,還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等這樣次數多了,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4、包辦太多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有一種熱愛實驗、敢于探索、好奇的學習欲望。那個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嘗試,多活動,讓孩子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為他們做,什么都做,剝奪孩子鍛煉的機會。
所以不會造成孩子因為開始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差而與同齡孩子拉開距離,而產生自卑感。
畢竟孩子要融入社會,適應集體,怎樣讓孩子自信不自卑,這是父母應該考慮的,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依賴大人,都是導致孩子自卑的原因,孩子一旦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會有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