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孩子占有欲很強,不分享也不為他人著想,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自私”。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玩具不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們的零食不準吃別人的,自己的東西不準動別人,顯得很“自私”。那么,孩子非常自私怎么辦?
孩子太自私了怎么引導
1、心動不如行動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出現時候,我們不要急著用空洞的語言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對語言并不是十分敏感。他很可能理解為別人拿走了我的東西,我不想把東西給別人。
那么此時我們家長就要付諸行動。我們家長可以互相做個游戲。例如爸爸把東西給媽媽玩,媽媽微笑的向爸爸表示感謝,并夸爸爸非常的棒,學會把把玩具給別人玩了。同時媽媽也把自己的玩具給爸爸玩。孩子看到以后會有所改變。
2、模仿培養了孩子習慣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自于模仿別人,例如,語言模仿,動作模仿,所以我們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常常玩分享游戲,讓孩子體會到分享樂趣,不要直接的跟孩子說,你要學會分享。我們跟孩子說地越直接,效果越不好。
3、越小越容易養成好習慣
孩子越小很多習慣越容易養成,因為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我們家長需要在孩子心靈上畫一幅美麗的圖畫。那我們家長就需要懂得一些畫畫的藝術。
孩子非常自私怎么辦
1、經常安排孩子做家務
家長可以讓孩子幫你做家務,不要覺得孩子太小不能讓他們做家務,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所以,家長要鍛煉孩子做家務,讓他們明白責任,讓你的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更有責任感。不要讓孩子養成穿衣吃飯的壞習慣,只有勤奮的孩子才會懂事,懂得關心他人。
2、為您的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互動和參與集體活動的機會
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孩子的成長需要伙伴,孤獨的環境容易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家長應創造與朋友互動的機會,例如歡迎孩子和同學在家吃飯和玩耍,鼓勵孩子到同學家玩,鼓勵孩子與朋友分享玩具和書籍等。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學會關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激發孩子與他人分享快樂,解除他人痛苦的欲望。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3、引導孩子尊重和關愛長輩
讓孩子學會享受首先要考慮到長輩,吃飯的時候,好菜要先緊著長輩吃,舒服的姿勢讓長輩坐下;感謝他人的服務。別人不方便的時候,應該盡量提供幫助,逐漸體會到幫助和關心別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孩子非常自私怎么辦。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自私”或“慷慨”。孩子太“自我”,讓人覺得很“自私”,這些表現和發展其實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也是后天環境的結果。對于自私的孩子怎么教育。家長可以通過主動向孩子講述分享后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慢慢孩子就會改變,變得不再那么自私,變得愿意主動和你講述分享的快樂,期待孩子的每一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