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都處于一種敵對狀態,家長說什么孩子都不聽,孩子說什么家長也沒時間聽,最后的結果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零交流。那么,怎么與孩子溝通最有效方法?
怎么與孩子溝通最有效方法
1、聽完孩子的傾訴再發言
想必很多朋友在小的時候,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小孩子懂什么”。
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很多大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所說的,并沒有什么建樹性的東西,只是幼稚的言論,所以很多家長不經思考就否定了孩子所說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跟父母說什么,而做父母的也感覺到很惱火。
2、不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所以等孩子長大了以后,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但其實這種溝通關系是錯誤的,家長如果一味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長,那么只會讓孩子在隱忍中長大,遲早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3、學會與孩子進行換位溝通
換位溝通非常重要,因為這能讓家長充分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同時也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和思考。畢竟在許多事情上,因為家長與孩子的見識不同,所以難免會出現不同的意見。
那么在這個時候進行換位溝通,不僅能讓雙方理解彼此的想法,而且也能在溝通的過程中,找到比較合適的解決方法。
家長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1、溝通對象的確認
很多家長可能看到這就有點迷惑,親子溝通怎么還要注意溝通對象的確認。我想說,就是因為是親子溝通,溝通對象是孩子,所以家長在每次溝通前都需要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是和他溝通,不是在責罵他。
太多家長把責罵孩子當成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確認溝通對象,注意溝通措辭,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2、溝通中的肯定
溝通是雙方的,溝通時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家長也需要肯定孩子的內容,不僅僅說一些敷衍的反饋。家長可以通過重復孩子的關鍵詞,甚至能把孩子的關鍵詞語經過自己語言的修飾后,回饋給對方。
這會讓孩子覺得他的溝通得到家長的認可與肯定。
3、溝通中的聆聽
聆聽不是簡單的聽就可以了,需要您把對方溝通的內容、意思把握全面,這才能使自己在回饋給對方的內容上,與對方的真實想法一致。
很多時候,家長沒有耐心,沒等孩子說完,家長就急不可耐地打斷孩子的話,這樣很可能無法與孩子達成共情,降低了溝通效果,甚至讓孩子不樂意與家長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不了溝通,但是很多時候無所謂的、沒必要的、無效率的、過于傷人的溝通其實完全可以省略。我們在工作中追求有效溝通,為什么也不在親子交流中追求有效溝通?
減少無效溝通,實行有效溝通,才是親子溝通的關鍵。
“語言是把鋒利的雙刃劍”,所以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方式,這樣才能避免讓這把雙刃劍傷害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