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中,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會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養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與嚴格要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不自律怎么辦最有效的方法
1、延遲對孩子需要的滿足和抵制。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讓孩子膨脹。等孩子通過一個階段達到了以上的要求,再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2、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教會孩子調校鬧鐘,讓孩子自己設定某個時段做某件事,做事有規劃。不管多大的孩子,責任心的發展都是認識先到位,行為稍滯后,這是因為孩子預見事物發展結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較弱。
3、家長想要教好孩子學會自律,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孩子的自律,很大一部分是從父母那里學到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自律性很強的家庭里,那么孩子在生活中也會很自律。
4、在和孩子立規矩以后,還要能堅守原則,不能因為孩子的"軟磨硬泡"就不用守規則了。要做一個立得了規矩又能守住原則的家長,家長只有堅守原則,才能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事情是錯的,才能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缺乏自律性看看是不是缺乏了這幾點
孩子缺乏基本的滿足感,比如有的孩子特別貪吃,家長越不讓孩子吃零食,孩子內心就越渴望,所以說孩子就會逮著一切機會來吃零食。正是因為孩子對于吃零食這樣一種體驗感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在他能夠盡情的自我滿足的過程當中,就會顯得沒有自律性。
孩子出于對家長控制的一種對抗,其實對抗在個體的潛意識里面,也是一種本能。就是一旦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某種行為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很大程度上出現對抗或者反抗的行為。
或許令許多家長想不到的原因是,孩子拖延問題現象的出現,往往伴隨著一個嘮叨或者愛催促的父母。這也往往能夠解釋,為什么有的愛整理的家長,卻常教養出一個東西胡亂擺放的孩子。
孩子不自律,找對方法很重要,看看這幾招
第一、自律的孩子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有目的地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更加條理和專注,所以學習效率很高。因此一定要和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學著制定計劃。
第二、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與此同時對于過分的要求表示拒絕。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撒嬌就舉手投降,堅定的對孩子說:不!拒絕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第三、家長也要明白孩子的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需要不斷的練習的,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幫助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探索各種方法,用巧妙的方式來讓孩子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