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孩子很容易產生很多矛盾心理,由于心理、生理上的變化,還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此時家長要正確引導,給予針對性的幫助。
17歲少年心理有問題怎么辦
1、父母教育子女要有方法。青春期的學生比較難相處,他們的想法比較抽象。父母應多從精神層次給予子女關懷,而不是物質上的吃穿住行。因此家長需要適當轉變對子女的教育方式。
2、及時溝通。很多家長忙著賺錢,很少有時間陪伴子女,與子女的溝通也變得很少。好不容易與子女有在一塊的時間:有的家長訓斥子女,有的家長愛拿自己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也有的家長一直嘮叨子女的學習成績。
那么,長此以往的積累,子女的不滿就會在青春期爆發,對家長的語言和行為產生抗拒和反感。所以,多與子女溝通,了解子女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3、給予自尊。17歲的青少年,自尊心比較強。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被愛被保護,更渴望得到的是尊重與理解。他們在受到贊賞和肯定時會有強烈的滿足感,在受到挫折和批評時,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或自卑感。
若父母長時間的不理解、訓斥,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你說這樣做正確,我偏要反著來。在這個階段得不到尊重的青少年容易自暴自棄。
4、要讓子女參與家庭大事。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很多時候覺得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輕如鴻毛,當家長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不采取子女的意見,這樣會讓子女有自卑感、失落感。
所以當家里談論重要事情的時候,最好讓子女參與進來,讓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家長給予一定的糾正。這樣不僅能增進感情,還能培養子女的決策能力、處事能力,更能增加其自信心。
17歲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1.學習困難。主要表現為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壓力大等等,最終容易導致學習困難,引發對學校和學習的緊張、不安、恐懼情緒,更有甚者會采取回避行為,拒絕上學。
2.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問題。經常發生在小升初、初升高的階段,由于升學原因,環境出現變化,許多青少年進入新環境容易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怎么和人交往,不懂得如何展現自己,無法融入新集體。
久而久之變得不愿和同學交往,不敢見人、不與人說話,對人際關系敏感,不信任別人,不愿參與班級活動,經常獨來獨往
3.家庭問題。由于不良的親子關系、童年創傷經歷或父母不適當的教養方式等原因,容易導致親子間溝通不暢。青少年感到父母只顧自己的事業,不理解自己;只看考試分數,過度干涉,不關心子女的所思所想等,最終變得與父母疏離或沖突不斷,沖動之下會離家出走。
4.行為問題。孩子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容易引發行為問題,青少年可能以拒絕上學、沉迷手機或游戲、打架、破壞公物等方式為主要表現。
17歲孩子情緒不穩定該如何引導呢
一、及時安撫孩子。當孩子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家長不應該一味的批評孩子,應及時的安撫孩子的激動情緒,可以選擇擁抱或是安慰等等,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狀態。
二、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當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一定要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孩子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幫助孩子積極的面對問題,及時的解決問題。
三、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當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或是參與孩子喜歡的興趣活動,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緩解情緒激動、情緒失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