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和家人溝通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嘗試理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2、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影響孩子;3、家長要主動和孩子交流,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4、加強對孩子的關愛,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孩子不和家人溝通應該怎么辦
1、嘗試理解孩子
渴望被看見,是人類極為本質的需求,而只有高質量的深度關系,才能滿足這一需求。父母子女關系天然的具有緊密性,雖然很多父母后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但若能放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理解的,和孩子產生情感聯結并不困難。
2、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
很多孩子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因為每次說到不開心的事情時,父母的情緒比自己還激烈,自己情緒都過去了父母還沉浸其中。總之家長總是在傳遞一些消極的訊息,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失敗。很多時候傾訴并不是為了得到解決方案,它就只是純粹的傾訴。如果父母一遇到問題每次都是情緒失控,孩子又怎么敢隨意的父母溝通。所以家長盡量不要向孩子傳遞負面情緒,要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
3、主動和孩子交流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交流,家長應該仔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可能是放學路上的一件小事,但這就是孩子目前生活的全部。孩子的心聲得到了家長的認同,那孩子就會更加愿意和父母溝通了。
4、加強對孩子的關愛
愛是世界上能夠最大限度讓人溫暖、感動的力量,家長對于孩子的愛不需要付出昂貴的金錢,只需要家長們花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即可。愛是能夠化解仇恨、化解寒冰的利器,也能夠化解孩子心中的種種壓抑。請家長不要吝嗇對于孩子的愛,因為這是讓孩子走出自我怪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家長總是拿孩子比較
“你看看隔壁的小明,每次都是第一名,看看你,丟不丟人”這種攀比且具有攻擊性的言語相信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家長認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可以讓孩子自我反省。其實恰恰相反,這樣的言語只會將孩子推開,對家長反感。
2、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其實表達了孩子對于外界的判斷,當他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后,家長要及時的作出相應回答。如果家長總是忽視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在家長的眼里其實不重要,甚至是多余的,那孩子拒絕和家長溝通屬正常現象。
3、不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他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當孩子對于某一件事情產生了自己想法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忽視,一旦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得不到家長的尊重,那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之后就會形成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