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傳承中,一些好的文化逐漸被流傳下來,成為人人稱頌的精華,如古詩、諺語、對聯等,看是平常的一句話,可能會蘊含極大的深意和哲理,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全詩
“靜看庭前花開花落”全詩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出自陳繼儒《幽窗小記》洪應明《菜根譚》,是明人洪應明的對聯。
這是一種境界,源于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
《幽窗小記》又名《醉古堂劍掃》作者是明朝的陳繼儒。《幽窗小記》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記》作者陳繼儒。又名《醉古堂劍掃》。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隱居昆山之陽,后筑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
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合同春》、《陳眉公詩余》、《虎薈》、《眉公雜著》等。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全文意思
淡然地看待世事如云卷云舒般變幻,就像悠閑地看庭前的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做到榮辱的去留都讓自己不驚。這句話是一種境界,表達了一種豁達淡泊的心態,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思想感情
寵辱不驚是一種超脫于情感之上的冷靜思維方式,是一種遠離喜怒哀樂的沉靜態度。它讓人在人生走過彎路或者是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保持平穩的情緒與頭腦清晰,不被外界的情緒所左右。
庭前花開花落的景象則可以讓人體驗到自然的力量和變化,喚起人們對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和感悟。
這種思想感情的結合,既體現了人對自我掌控的意識,又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