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不肯回家,在鄰居家玩,怎么喊都沒聽見。然后父母回去等,孩子還是不肯回來,還說要睡鄰居家,那么,孩子夜不歸宿怎么辦呢?
1、媽著急,孩子大膽
給孩子一次許可,他就有第二次打破規則的機會,孩子小的時候沒關系。如果已是中學生,孩子天天泡吧,玩得太晚,他做什么都會晚人一步。同齡的孩子在努力優秀,那么怎么拼都不要落伍。所以必須要讓孩子的膽子適當收斂一下。
2、孩子不收心沒玩夠
比如放了一個長假,孩子還是不肯上學,是孩子沒收心,心還沉浸在游戲里。玩耍是孩子不想回家的重要原因,孩子們會被物質的東西所吸引,被玩具“收買”,以及喜歡和他們一起玩耍的人。
3、養成習慣,插翅高飛
好習慣可以變成壞習慣,壞習慣很難變成好習慣。好習慣很難保持,壞習慣要么輕松養成,要么不受約束。好習慣需要專心、改變、改正。壞習慣只需要一步就可以,如果孩子習慣性地晚上不回家,長大了就不會喜歡回家了。
1、設定回家的時間
由于孩子還小,父母為他們的孩子安排了回家的時間。他們必須在晚上 9 點或晚上 8 點之前到家。家長先帶孩子回家,再讓孩子養成自覺回家的習慣。孩子從被動到主動,那么優秀的孩子才會成功!
2、與孩子互動,玩親子游戲
孩子需要陪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堆積木頭,體驗勞動的成果。堆疊木頭是一個很好的益智游戲,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動手能力和大腦技能。
睡前故事是每個好父母都會做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既規范了孩子回家睡覺的時間,又讓孩子不覺得無聊。同時,故事中的人物也陪伴孩子們一起玩耍。大人也輕松了,孩子們晚上就會跑出來。
3、不要寵壞孩子,讓他看到后果
縱容孩子一次,如果孩子每天都不回家睡覺,家長能做的是冷戰?怒吼?打罵?激將法?統統沒用的。
孩子從一出生,就會有同情心、同理心,這是孩子的天性,你把結果的嚴重性,一一給孩子說清楚,一個溫和的態度,他就會改變主意,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果孩子不回家,那是因為沒有人陪伴,孩子夜不歸宿怎么辦,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回家是孩子進入社會非常重要的一步,教會孩子分心,專注于一個有愛的家庭,讓孩子知道好爸爸好媽媽會是他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