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孩子常常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缺乏對集體活動的熱情,其實就是孩子的心理自卑。那么,自卑的孩子父母如何教育?
自卑的孩子父母如何教育
1、找出孩子自卑的原因。
找出孩子自卑的原因,就像看醫生一樣,看什么病,吃什么藥,對的藥最有效。找出孩子自卑的原因,并不能拒絕問題,但至少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
2、改變你的育兒理念。
有研究證明,父母多鼓勵孩子,多運動,孩子往往活潑外向,熱情積極,自信心也比較強。相反,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漠不關心、粗暴對待,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信心。容易形成膽小懦弱、自卑的性格。
3、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
有些孩子在與同齡人交往時總是處于劣勢。他們往往孤獨和孤立,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孤立、嘲笑和攻擊。
孩子為什么會自卑
1、孩子自身的一些缺陷。
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有一些身體缺陷,或者家庭發生了一些變化。與他人不同使他們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從而導致自卑感。
2、孩子的自卑,來自大人的偏見和指責。
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非常有限,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圍成年人的影響。例如,“媽媽說我很調皮”、“爸爸說我很笨”、“老師說我是個好孩子”。這些對孩子的評價更重要,孩子其實很關心。
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如果孩子身邊的大人老是責備孩子,孩子就會氣餒、自卑。如果身邊的人一再批評指責孩子,孩子每次穿衣、穿鞋,都會產生害羞、消極的心態,逐漸形成穩定的自卑感。
爸爸媽媽總是在尋找幫孩子走出自卑情緒的方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夠好,而是我們對孩子要求太高,超出了他們的能力。所以,我們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真的認為他們比其他人更愚蠢。
3、大人的忽視和溺愛,很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卑。
有的父母會忽視孩子的存在,很少在孩子身上找到閃光的地方,有的父母會非常溺愛孩子,這兩種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會讓孩子自卑。被忽視的孩子,很少得到大人的愛與合作,所以在遇到困難時,總是高估困難的程度,從而低估自己的能力。
被寵壞的孩子從小就長大成為家庭的中心和焦點,因此他們養成了“我的需要會得到滿足”的心態。當孩子們進入集體生活時,他們會發現老師或伴侶不像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樣對他們的需求敏感。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讓他感到極大的背叛,心理失調。
自卑的孩子父母如何教育?這時,就需要大人及時干預孩子的社交,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重新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孩子的良好品格。對于0-6歲的孩子來說,親子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