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格,是指人們對環境和他人的反應方式。大多數人格研究人員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與生俱來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穩定。內向的孩子,他的動力來源是與自己和內心世界獨處,因此會謹慎行事,享受我的私人領域,不喜歡說話,容易陷入思緒,當然,內向的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優勢,比如思維、做事有目標、有毅力等等。
孩子膽小內向怎么辦
我們來看看孩子變得內向和膽小的原因。
1.心理陰影
很多父母從小就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比如:如果你不聽我的話,狼就會來把你帶走。這種方法在當時可能起到了震懾孩子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產生陰影。他們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可怕,所以會產生逃避或防御的心理,在面對陌生人時變得膽小、不自信。
2.過度保護父母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太細了,怕不小心撞到孩子碰,想讓孩子遠離一切威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什么都不要讓孩子碰,比如:孩子想要有了洗碗盆,父母就會在一旁喊道:“你不做這些事,你負責學習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在實踐中得不到經驗,開始失去信心,變得膽怯。
3.孩子社交太少,不能適應陌生的群體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留在外公外婆撫養,因為年齡差距,孩子接觸到同齡孩子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孩子的技能很難得到鍛煉,孩子也無法慢慢進入其他群體,開始害怕看到陌生人,不想和別人說話和交流。
4.父親的缺席
我們會發現,在大多數家庭中,男人養家糊口,女人養家糊口。在許多情況下,母親獨自照顧孩子。事實上,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母親很難表現出父親的男性自信。孩子需要與父親相處,才能感受到父親的責任感和堅韌。
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對孩子說獨處的習慣和空間充滿尊重,不要問他不想說的,如果孩子說錯了,應該注意盡量不要在別人面前說教孩子。可以私下和孩子交流,總之,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度更高的環境,當孩子心里充滿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就是他更容易敞開心扉告訴別人他的想法。
另外,如果孩子在一些公共場所表現出恐懼和退縮,家長不要強迫他去社交,但也不要盲目讓孩子逃跑,可以采取輕推的方法。例如,您的孩子不愿意與陌生人打交道。與您的孩子討論您下次見到陌生人時是否可以微笑。一旦孩子有了進步,父母就應該恰當、明確地表揚和表揚,這樣孩子才會一步步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