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懦弱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后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構成的,所以家長在引導孩子之前,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看看以往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那么孩子膽小懦弱怎么引導?
孩子膽小懦弱怎么引導
1、多讓孩子與人接觸
我們都知道要克服膽小的心理,就要讓孩子多和別人接觸,他們只有和別人接觸了,才會懂得如何和別人接觸,怎樣和別人接觸,在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才會知道如何和別人接觸,才能獲得別人的好感,或者應該怎樣的和別人接觸。
孩子在和別人的接觸過程中,可以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使自己不再膽小,因為會和很多不同的人接觸,他們也就會面對很多不同的人,他們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和怎樣的人溝通,要用怎樣的方式。孩子只有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變得開朗樂觀起來。
2、多鼓勵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希望得到家長或者老師的鼓勵,當他和別人溝通出現障礙的時候,孩子膽小,不敢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發揮作用。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大膽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多和別人接觸,讓孩子知道和別人溝通是有好處的,我們相信他,我們相信他可以和別人好好溝通,我們也要在他和別人溝通的時候,適當的鼓勵他,告訴他他真的很棒。其實有些事就是要邁出第一步,然后才能勇敢的往下走下去,邁出了第一步以后就會有很多很多。
3、放手磨煉孩子
相信我們身邊總會聽到很多這樣的話,你還小,你做不好,就是這之類的話。因為在家長眼里,我們始終都是孩子。所以家長對孩子做的一切都不放心,但是這就是不對的做法。
這樣孩子一直在家長的保護下長大,會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會產生一種這樣的心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放手去磨煉孩子。只有我們放手磨煉孩子,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孩子才會自己相信自己,才會覺得自己可以做好。
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
1、家長經常有中國式“嚇唬”,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小區里有戶人家,孩子從小就經常被媽媽嚇唬,比如說話聲音大一些,媽媽就嚇唬他“小聲點,不然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比如有時候鬧著要玩具,媽媽也會嚇唬他“別鬧了,不然把你趕出門去!”
許多父母意識不到嚇唬孩子的危害性,其實和打罵一樣,嚇唬也是教育的無能,會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容易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不利于成長。
2、不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父母要注意了,如果從小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權力,他們只會漸漸失去了判斷跟行動的能力,變得膽小懦弱。所以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從小讓他們獨立做事。
3、不對孩子表達愛
中國式父母很少向孩子表達愛,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中看到:國外的爸爸媽媽每天會對孩子說“我愛你”,但中國的父母則很少這樣做。
其實,如果從來不對孩子表達愛,那么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在性格上表現出來會膽小內向,自卑懦弱。所以,要改變這種情況請嘗試著多對孩子說一聲“我愛你”吧。
孩子膽小懦弱怎么引導,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確實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所以家長應該幫孩子創造交往環境,多讓孩子與他人接觸,慢慢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慢慢改變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