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它是個性的核心部分。畏首畏尾,缺乏獨立性、過分依戀親人,是性格軟弱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在性格形成時期,孩子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幫助、引導,使孩子的個性得以健康發展。那么,家長如何鼓勵孩子自信獨立勇敢呢?
鼓勵孩子自信獨立勇敢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環境有極大的關系。要讓孩子勇敢堅強,首先就要對孩子多贊美,鼓勵,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只有多鼓勵孩子,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起來才能變得自信、勇敢。多鼓勵,引導孩子才能使孩子勇于嘗試。
其次要多教孩子知識,多閱讀,參加各類活動,出去旅游,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才能變得勇敢堅強,自然樂觀。一般孩子小時侯都會怕黑,怕打雷閃電,妖魔鬼怪。家長要教孩子知識,天為什么會變黑,打雷閃電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妖魔鬼怪等等。孩子明白了這些道理后,對這些自然現象就不會再那么害怕了。
最后要多勞動,多參加體育鍛煉,身體強健了,膽子也會變大,自然會比以前勇敢。而隨著年齡的增大,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樂觀。要求孩子養成這樣的性格,首先父母也要是勇敢堅強,樂觀自信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身教言傳。如果父母是這樣的性格,孩子也容易形成這樣的性格。不然就需要更多的努力。才會慢慢養成習慣,形成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機會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你現在舍不得讓孩子做事情,將來進入社會就會有人教他如何做事,這個代價可能是現在的成百上千倍。因此,孩子能力所及的事情,父母就不要代勞,大膽讓孩子做,父母要試著降低要求,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
2、增加孩子的價值感
有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價值感,因為他一直被父母的愛裹挾著生活,早已喪失獨立生存能力。從小就要讓孩子感覺到他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對大家來說,他很重要。做家務活時,不妨拉著孩子一起做,掃地、倒垃圾、擇菜、洗菜這樣的事情,孩子完全可以做好。當孩子看到自己洗的菜端上桌,那是怎樣的一種自豪感?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就是要幫助孩子找到存在的價值。
3、擴大社交范圍
長期生活中父母庇護下的孩子,就像溫室的花朵,離開溫室就無法生存。擴大孩子的交際圈,帶他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不同的人群,孩子需要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在社會交往中更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開朗的性格,從小家長要經常鼓勵支持孩子多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不要隨意恐嚇、指責、挖苦孩子,以免孩子形成膽小怕事,畏首畏尾的性格。同時家長還要交給孩子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