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的自信心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教會孩子自我肯定,告訴孩子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2、不斷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3、引導孩子向害怕的事情的挑戰,鼓勵孩子勇于挑戰自我。
怎么鍛煉孩子的自信心
1、教會孩子自我肯定
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肯定,不用外求于他人。比如說他得到小紅花時候,別人夸獎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成績有了一點進步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什么樣的行為被肯定了,引導她關注自己的感受,學習自我肯定,不用太在乎外界的評價和別人的眼光。確認孩子的優點,不斷的肯定他,但是有一個前提是父母先找到自己的優點不斷的肯定自己。
2、不斷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也都有自己比較特長的一個方面。要去關注和挖掘孩子這個興趣點和特長,把它培養、放大,以此為基礎來激發內在的自信心。比如,孩子籃球打的特別棒,那就讓他在籃球方面盡情綻放自己的風采,從打籃球中找回自信,讓自信遷移到學習生活的其他方面。
比如,他擅長畫畫,擅長寫作文,字兒寫的特別棒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特長,只要深挖,放大,培育,并以此為基點,讓孩子在這一方面找到絕對的優勢,從而樹立起自信,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
3、引導孩子向害怕的事情挑戰
如果孩子特別害怕公眾場合表現自己,那就引導孩子大膽的挑戰,在公眾場合大膽自信的展現自我。只有孩子展現自我,戰勝自我,戰勝觀眾,他就戰勝了膽怯害怕,樹立了自信。
如果孩子特別害怕參加集體性活動,就引導孩子大膽的,自信的,積極主動的去參加積極活動。做完之后,幫助孩子及時總結,讓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困難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1、上課不敢主動發言
一般表現為上課不敢發言,或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時目光游離,身體不由自主抖動,眼睛不敢正視老師,磕絆結巴,表達不流利。
2、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不愿意承擔分配的角色。在公眾場合不善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不敢和陌生人主動打招呼、攀談和交流。
3、做事畏手畏腳
在困難面前,常常顯得束手無策,常有退縮、逃避的心理。害怕到陌生的環境,害怕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害怕和陌生人一起說話做事。說話聲音比較低,不敢正視交流對象,說話時總是低著頭,摳著手指,或者用腳蹭著地等等。